在华为遭受美国制裁后,市场人士戏言“美国制裁正在成为国内高科技企业的名片”,一语成谶,作为全球安防龙头的海康威视似乎当仁不让,挑起高科技企业的大旗。
22日早间,外媒爆料美国政府考虑将海康威视列入黑名单,受此影响,海康威视早盘大幅低开,几近跌停,截止目前,日内单日跌幅超5%。
近期,A股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走势,在“工业”、“人造肉” 此起彼伏的喧嚣下,曾经风靡一时的“白马股”信仰正在坍塌,当公众目光聚集于“二康”华丽财技刷新上市公司下限的同时,全球安防龙头的海康威视陷入“中年危机”泥潭,不能自拔。
2019年一季度,海康威视业绩遭遇“滑铁卢”,净利润负增长的窘况,让安防巨头陷入质疑。在5月份,超过50家海外机构密集调研的背后,海康威视却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大幅抛售。
美国当地时间5月21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商务部拟将把海康威视列入“实体清单”,政府官员可能在未来几周作出决定。针对海康威视的措施与对华为的要求类似,“黑名单”意味着海康威视和美国公司在彼此开展业务之前必须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以此来限制海康威视相关技术与设备的获取。
5月22日,海康威视回应称,目前没收到相关消息,但海康威视对美国芯片依赖不大,有很多他国替代品可选择。公司已经注意到相关消息,正在审查研究。
对于,美方可能“断供”,招商证券600999)分析师鄢凡表示,经历前期多轮的贸易纠纷洗礼,安防龙头的海康威视对于征税、技术限制等问题已有一定的预案准备,不必过分夸大其影响。
《》称,海康威视公司(Hikvision)是全球最大的视频监控产品制造商之一,也是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监控系统出口国的雄心所在。美国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量做出了上述决策。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海康威视董秘黄方红称,已关注到《》报道,“期望公司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黄方红表示,海康威视是一家商业公司,恪守商业公司的本分。公司未做过上述报道提及的不恰当行为,公司过去不曾、现在和将来也不会也以侵犯人权为条件的业务作为公司业务进行经营。公司已主动聘请美国专业人士对公司相关业务进行独立审查,待取证后将回应海外各方关注。
5月22日,海康威视开盘大跌9.6%,大幅低开于24.95元,盘中有所回升,截止收盘,日内跌幅为5.54%。
业内人士表示,大白马海康威视正在上演着无可回避的“中年危机”,海康威视的大跌显然不是从今天开始的。
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海康威视4月以来股价跌幅已经超过30%。4月2日,海康威视股价达到阶段高点37.24元,市值3481亿,截止5月21日收盘,一月多的时间内,市值已经蒸发超过1000亿。
市值蒸发的背后,是内外资金的巨额抛售。东方财富300059)Choice数据显示,4月份以来,超过270家机构对海康威视进行密集调研,然而另一方面,5月份以来,11个交易日内,海康威视主力资金净流出超过16.2亿。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深股通资金持有海康威视8.79亿股,而截至5月21日,深股通资金持有海康威视数量减少至8.07亿股。仅5月17日至21日,北向资金分别净卖出海康威视1.79亿元、4.28亿元和2.59亿元,累计净卖出8.67亿元,可谓是在上述突发“黑名单”消息前的卖出。
事实上,海康威视爆发“中年危机”,引发机构减持、市值蒸发的导火索,主要是海康威视“糟糕”的一季报。
4月20日,海康威视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9.42亿元,同比增长6.17%;归母净利润为15.36亿元,同比下降了15.41%,扣非净利润为14.82亿元,更是同比下滑了18%。
上市九年以来,净利润“首亏”。2019年一季度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对于市场不啻于一场巨震。
根据CPS中安网数据,2012至2017年,中国安防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340亿元增加到6220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4%。国内安防行业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红利,为海康威视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空间与机遇。
自上市以来,海康威视尽享行业红利,业绩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以来,营收增速从37.89%一路高升至2014年的60.37,扣非净利润增速亦达到50.29%。随后逐步下降,但是截止到2017年,海康威视营收增速依然在30%以上。直到2018年,海康威视业绩增长明显放缓,双增速跌至20%以下。
“这不单单是海康威视一家所面临的问题,而是行业困境。”深圳钛信资本合伙人陈旭对此前表示。
在2018年全球安防50强排名第二的大华股份002236),2018年扣非净利润增速同样由前的36%大幅回落至6.61%,2019年一季度更是同比下降1.6%。
2018年,行业拐点到来,叠加国内外局势变化,比肩华为的全球安防龙头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一季度业绩触底,让市场开始质疑安防盛宴似乎接近尾声,行业红利消退的安防龙头,未来的成长空间是否受限?
事实上,海康威视方面早前已经表现出其对于国际形势与业绩增长的忧虑。在2018年半年报中,海康威视多次提到“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贸易保护主义”相关风险与应对”。
而到了2018年年报中,海康威视的忧虑则更深,措辞更为严峻,“2018年国内经济快速下行,海外的非市场因素影响骤增,不确定风险持续上升”。风险提示中,海康威视也明确指出国内经济下行,行业需求萎缩的瓶颈。
果然,2018年半年报后,海康威视的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三季报显示,营收增速由半年度的26.92%下滑至21.90%,扣非净利润增速由半年度的26.00%下滑至19.02%。
在国内需求特别是政企需求放缓,牵制国内市场逐渐步入瓶颈之际,海康威视的海外业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据2018年年报显示,海康威视全年度境外营收分别为141.91亿,同比增速仅为15.90%,对应于国内营收356.46亿,同比20.18%的增速放缓明显。其中,美国市场业务占据海康威视境外业务20%左右。海外风险加剧无疑成为海康威视海外业务增长的障碍。
对此,海康威视总经理胡扬忠表示,公司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确受到了一些阻碍,会因为一些不确定的事情,带来影响。但对于海外市场,基于本土化的推进与产品竞争力,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也会坚定做下去。我们认为,经济的波动、政治的动荡会带来影响,但不至于让海康承受太大的风险。
目前,全球安防监控前三依次为海康威视、博世、大华股份。根据IHS报告,海康威视连续7年蝉联视频监控行业全球第一,拥有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的22.6%。
眼下,这种地位正遭受强力的挑战。华为公布的相关目标显示,其将在三年内把安防业务做到全球第三。华为云计算与大数据研发的储备与巨量资金储备下,华为智能安防的实力不可小觑。
另外,加上阿里巴巴的ET城市大脑项目和腾讯的优图,技术、资金和品牌实力都相对更加强大的三巨头,正在视频安防领域形成合围之势。巨大潜在入局,竞争压力加大下,海康威视能否守稳龙头王座?
对此,海康威视董秘黄方红认为,安防行业是一个碎片化、场景化的市场,用户需求差异化和定制化需求明显,“华为不适合这个市场,会很快退出”。
2014年以来,即便海康威视的业绩增速显现拐点,但是其综合毛利率维一直超过44%,即便是在净利润下滑的2019年一季度,毛利率几乎不变。说明公司的核心产品竞争地位依旧牢不可破,原有领域的护城河相对稳健。
据年报显示,2018年海康威视在工业机器人、工业相机、车载摄像机、行车记录仪等领域,相关业务也已经显示成效,凭借其算法与数据云支持,其产品性能具备天然的优势。
同时,正如海康威视业绩说明会上所称,海康威视正在大力加大研发投入与人员储备,虽然会由于费用负担吞噬短期利润,但是研发与创新推动下,海康威视实现从视频感知、智能物联、物信融合的大数据转型。
随着AI智能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安防领域早就不是简单的视频监控了,全新的安防,大数据化的加持下,海康威视也在逐步实现自己的转轨,新的赛道巨头的夹击下,其腾挪发展的空间得以延伸。
5月14日,国金证券600109)给予海康威视买入评级,认为海康威视的投资逻辑在于:安防龙头,短期业绩波动不影响长期向好趋势;AI 助力,安防行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计划出台,5G 时代安防迎来发展新机遇。
内忧外患的海康威视,能否如其高级副总经理毕会娟女士所说,把握AI智能、物信融合的机遇,逆势而上,见远行更远,依然存疑!